脂质沉积性肌病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理病因,脂质沉积性肌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脂质沉积性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半数患者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人体脂肪代谢是全身性的,脂肪代谢障碍可以发生在整个机体,并成为家族遗传性疾病。例如脂质沉积在脑组织可引起脑脂质沉积症,表现为脑病综合征,此型疾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并常伴以心脏、肝脏等内脏损害。脂质沉积性肌病是脂肪代谢障碍累及骨骼肌的一种表现。脂肪代谢生化转变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导致脂质在肌肉或全身各器官内堆积致病。引起LSM的病因,常见者为肉碱缺乏或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

  二、发病机制

  肌肉中的脂质是脂肪和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脂肪即三酰甘油;类脂是一些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其中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酯等。肌肉中的脂质,须经组织脂肪酶(tissue lipase)逐步水解成自由脂肪酸和甘油以供组织利用。

  正常骨骼肌在静止和运动时,其能量均来源于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β-氧化作用,体内的脂肪酸根据所含C原子的多少,分为短链(2~4C)、中长链(4~12C)及长链(12C以上)三种。肉碱是人体重要的代谢活性物质,98%储存在肌肉内,其余见于肝、肾及细胞外液中。肉碱存在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它有两个基本作用:首先是将长链脂肪酸转移而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进行β-氧化;其次是通过调节线粒体内辅酶A(CoA)和脂酰辅酶A(acyl-CoA)的比值(CoA/acyl-CoA),防止acyl-CoA在线粒体内集聚,从而维护膜的稳定性。

  长链脂肪酸的氧化过程是一系列生物化学转变过程。脂肪酸与CoA在线粒体外膜上脂酰CoA合成酶(AS)的催化作用下,形成高能硫脂键,即活化的脂酰CoA,后者并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而必须依靠位于线粒体外膜内侧面上的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toyl transferase CPTⅠ)的作用,将脂酰CoA和肉碱转变为脂酰肉碱(acyl-carnitine)后,在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carnitine 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CT)的催化作用下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脂酰肉碱进入基质后,又须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内侧面的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Ⅱ(CPTⅡ)的作用,将脂酰肉碱转换为脂酰CoA和肉碱,前者在基质中进行β-氧化,而肉碱则再次通过酶的作用流出线粒体内膜,以便再次以同样的方式,使脂酰CoA穿过线粒体内膜。因此,肉碱成为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基质氧化的运载工具。这种循环过程称作肉碱环(carnitine cycle)。

  人体肉碱75%来源于食物,它富含于红肉和鱼类。由肠上皮细胞缓慢吸收,然后进入肝脏。肉碱经粪及尿液排出体外,有些则再现于胆汁。正常饮食不能满足整个机体的需要,而须内源性合成。其原料为赖氨酸和甲基赖氨酸,并主要在肝内合成。

  引起LSM的病因,主要为肉碱缺乏或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但上述脂肪代谢生物化学转变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导致脂质在肌肉或全身各器官内堆积致病。

  病理特点:多采取肌肉活检标本,冰冻切片,经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观察。不论是肉碱缺乏,还是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的患者,光镜下均可发现:HE及改良Gomori三染色显示肌质内和肌膜下大量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或缺损,油红O染色见该处为脂滴颗粒。ATP酶染色提示脂质在Ⅰ型肌纤维内沉积最多,其次为ⅡA型,再次为ⅡB型肌纤维。其原因可能和Ⅰ型肌纤维更要依赖脂肪代谢有关。Ⅰ型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的患者,在肌红蛋白尿发作期间,可见肌纤维坏死,且以Ⅰ型肌纤维损害较重,并可继以再生。

  电镜观察可见脂滴直径大小不一,约在不足1微米至数个微米之间,脂滴无膜,平行分布于肌原纤维间或在肌膜下堆积,但应注意不同病人,随不同病程其含量变异较大。线粒体数目及大小均增加,其嵴不清晰。由于肌肉的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均在线粒体内进行,故在LSM患者的肌纤维中,有时可见糖原颗粒同时增多,并在光镜下经PAS染色即可发现。另在电镜下还可发现异常的线粒体,甚至显示晶格状包涵体。

  另外,应注意正常人类肌细胞中可含稀疏微量的脂滴,形态测量学研究发现其含量少于细胞容积的0.2%,故较易区分。

脂质沉积性肌病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脂质沉积性肌病鉴别诊断

一、鉴别

  由于本病和糖原贮积病及线粒体肌病同属代谢性肌病,且其临床表现均为四肢近端无力,肌肉活组织检查本病肌纤维中虽以大量脂质沉积为主,但也可偶见少量肌纤维内含有较多的糖原和异常的线粒体,故应注意进行鉴别。

  此外,本病还应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脊髓性肌萎缩及重症肌无力等病相鉴别。

脂质沉积性肌病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症状,尤其是脂质沉积性肌病的早期症状,脂质沉积性肌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脂质沉积性肌病会怎样?

  脂质沉积性肌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肉碱缺乏所致的LSM,常见于儿童,成人亦可发病。大多缓慢起病,主要累及骨骼肌。四肢呈对称性肌无力,以肢带肌受累严重,少数可有程度较轻的肌萎缩。此外颈肌、咀嚼肌、吞咽肌及舌肌均可受累。肌肉运动稍久,无力现象明显加重并伴肌肉胀痛。随病情进展,肌无力逐渐加重。一般病程为数月至数年之久。

  2、如为肉碱缺乏致病,且属全身性者,则除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骨骼肌无力外,同时有心肌病,并常伴低酮性低血糖等全身性征候。

  3、因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引起的LSM,以Ⅰ型CPT缺乏者最为常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ql2。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Ⅰ型CPT缺乏者临床特点为肌痛、肌无力、肌痉挛,持久运动和长时间空腹可引起肌肉发硬及发作性肌红蛋白尿。约1/4的患者导致肾功衰竭。一般女性患者症状较轻。

  二、诊断

  1、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多为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程缓慢进展,以四肢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也可累及面、咀嚼及吞咽肌。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血清CK检测,大多数显著升高。对患肌活检组织的酶组化染色(HE及ATP酶染色),可见Ⅰ型肌纤维内大量空泡,油红O染色呈阳性;电镜观察可见肌原纤维间有大量脂滴,即可确诊。

  2、对本病是因肉碱缺乏或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还是因其他酶缺陷所致,则须对患者肌肉进行生化检测方能明确。

脂质沉积性肌病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脂质沉积性肌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脂质沉积性肌病并发症

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及肾功衰竭。如为肉碱缺乏致病,且属全身性者,可同时有心肌病,并常伴低酮性低血糖等全身性征候。

脂质沉积性肌病就诊

脂质沉积性肌病就诊指南针对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脂质沉积性肌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脂质沉积性肌病要做哪些检查?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脂质沉积性肌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就医,解决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

向您详细介脂质沉积性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心肌酶肌电图乳酸脱氢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

一、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多显著升高。其他肌酶如乳酸脱氢酶等也多显著升高。Ⅰ型CPT缺乏的患者在肌红蛋白尿发作时,血清CK可同时升高。

  2、肌电图检查多呈肌源性损害。

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脂质沉积性肌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脂质沉积性肌病应该吃什么药。

脂质沉积性肌病一般治疗

  脂质沉积性肌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口服泼尼松治疗 成人开始剂量为20~40mg/d,晨间一次服下,1个月后随病情改善而渐减剂量,减量速度宜慢,并随剂量减少而服用时间延长,以免因减量过快导致病情反复。维持量为5~10mg/d,可连用数月。儿童剂量酌减。泼尼松疗效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三酰甘油脂肪酶(triglyceride lipase)有直接激活作用(Engel,1972)或由于泼尼松可刺激肌细胞对肉碱的摄取(Molstad等,1979)。

  2.对肯定为肉碱缺乏者 可口服L-肉碱作为替代疗法。开始剂量为100mg/kg,以后减为25mg/kg,每4~6小时1次。对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缺乏所致的患者尚无特殊疗法。

  3.如有肌红蛋白尿及肾功衰竭 应采取对症治疗。宜进食低脂、高糖饮食,并应避免持久运动及空腹饥饿。

  二、预后

  部分患者可因肾功衰竭而死亡,多数患者可存活多年。一般女性患者症状较轻。

脂质沉积性肌病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脂质沉积性肌病应该如何护理,脂质沉积性肌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脂质沉积性肌病一般护理

脂质沉积性肌病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脂质沉积性肌病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2.宜吃具有抗炎作用的食物;3.宜吃具有杀菌作用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苏打水 属于碱性的食物,具有促进肾脏代谢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辅助消炎作用。 500毫升直接食用。
冬瓜 具有很好的利尿效果,可促进肾脏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减少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 500g与排骨同煮食用。
鱼腥草 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促进机体炎症的消散,不利于淋球菌感染的发生。 适量的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海腥味较重的食物;2.忌吃肥腻的食物;3.忌吃油炸的干燥性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芝麻球 属于油炸性的食物,且含有丰富的糖分,高糖的食物以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增加液体在体内的蓄积,从而不利于尿液的分泌。 宜吃新鲜的糯米粥。
海鱼 属于发物性的食物,且具有明显的海腥味,对于本病患者可因直接降低患者的抵抗力,从而增加炎性症状的发生率。 宜吃新鲜的淡水鱼。
乌贼 属于的发物性的食物,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水平,从而促进机体炎症的消散,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宜吃果汁、牛奶、淡水鱼等性味平和的食物。

脂质沉积性肌病饮食原则

  脂质沉积性肌病饮食保健

1、脂质沉积性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如有肌红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应采取对症治疗宜进食低脂、高糖饮食,并应避免持久运动及空腹饥饿。如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及结核病等。应进食富含肉毒碱的牛羊肉和牛奶制品,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以减少糖原转化为脂肪。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或含中链及短链脂肪酸饮食,可减少脂肪在肌纤维内过多的沉积。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脂肪贮积肌病 脂质沉积性肌病病因 脂质沉积性肌病鉴别 脂质沉积性肌病症状 脂质沉积性肌病并发症 脂质沉积性肌病就诊 脂质沉积性肌病检查 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 脂质沉积性肌病护理 脂质沉积性肌病饮食